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3日讯 10月12日,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召开“聊城这十年·高新区”主题新闻发布会。作为全市改革开放的主窗口、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十年来,高新区聚焦聚力“高”“新”“优”三要素,打造“营在高新”品牌,截至目前,全区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近2万户,短短十年时间增长了13.5倍。
立足于“高”,政务服务高效便捷
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高新区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加快流程再造,推动“一门办”“一窗办”“一网办”“一链办”“一次办”迭代升级,目前,全区依申请事项830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全程网办率达到100%。
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云勘探”“测验登合一”等5项做法取得省级改革创新经验,创新推出区域评估、全生命周期改革、拿地即开工、“红”“蓝”“绿”特色帮办队做法,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接入“爱山东”APP,与省内外147个市县区签订了跨域通办协议。
持续强化“4012”品牌效应,构建“你来点餐,我来审批”服务模式,全力推进歇业帮扶、“代位注销”“一业一证”“证照分离”“双全双百”等改革,平均办理效率提升70%,办理时间压缩80%以上。深化市区镇村联动,打造“四级联办直通车”,依托基层政务服务工作室建设,累计提供帮代办服务7100余次,群众满意率达100%,构建了“基层治理+政务服务”新格局。
致力于“新”,科创活力充分激发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新区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截至目前,全区拥有高企68家,新申报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今年已入库137家,数量全市最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7.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93.7%,均居全市首位;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94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34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97件,位居全省前列。
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出台了“金月季”人才政策和《引人才促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设立社会引才专项资金,引进顶尖人才实施“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依据创新创业形式和经济发展贡献度,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全面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实体化运营高新人才集团,探索实行人才招聘“一考双录”工作机制,累计引进培育国家级人才5名,省级人才12名,海外留学人员15人,其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700人。
着眼于“优”,作风建设持续改善
高新区大力倡树“尊重企业家,优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服务理念,管委会带头打造“诚信单位”“信用单位”,对19个产业园区开展营商环境“回头看”,及时兑现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设立“办不成事”反映专窗等,不断拓宽“好差评”评价渠道,办事群众可以实时评价,确保服务过程可考核、可追踪、受监督。截止目前,共收到评价13752条,满意率达100%。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6个“督导巡查工作组”协调联动机制作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各级窗口服务单位开展明察暗访,对审批、住建等部门承担的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以高质量监督保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