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晚报
2020-07-22 16:05:07
日前,聊城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聊城将用3至5年时间,构建更加完善的教研工作体制,建设富有活力的教研机构,打造高素质的教研队伍,形成科学合理的教研评价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建立起富有聊城特色的新时代教研体系。
健全市、县(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优化结构布局,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基地、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教研工作新格局。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协调、整合师训、电教、装备等相关资源,建立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工作机制。
为强化教研队伍建设,聊城要按照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要求,选配各级教研机构教研员,努力打造高素质教研队伍,提升教研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到2021年底,按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程门类以及当地实际,配齐市、县(市、区)教研机构所有学科教研员。鼓励县级教研机构实行教研员聘任制,从中小学优秀教师中聘任兼职教研员,优化教研队伍年龄结构,及时遴选优秀年轻教师充实教研队伍,保持教研队伍充满活力。市、县级教研机构要根据需要,每学科从优秀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中选聘3-5名兼职教研员。建立教研员准入、流动和退出机制,新选聘的教研员应有一定年限的教学工作经历,对违背师德、违规违纪或连续2个年度考核不合格者,限期转岗或辞退。
加强教研员培训,建立多种形式的教研员全员培训制度,将教研员纳入教师“国培计划”,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72课时的培训。教研员专业技术职称原则上执行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社会科学研究系列;各地要充分考虑教研员岗位专业要求高、指导责任重的特殊性,适当提高教研机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
另外,要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紧密结合全市基础教育实际,聚焦开放、共享、优质,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市-县-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集成基于国家课程教材的教师备授课系统、学生学习空间人人通系统、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平台系统等资源。以网络学习空间为纽带,通过空间交互应用及资源共享机制,为全市中小学师生提供服务,推动实现有品质的教育均衡。
《意见》还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项目驱动,建立上下联动、内外合作的市、县(市、区)、校三级教研联动机制。各县(市、区)教研机构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教学视导。每位教研员每学年听课不得少于60节。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议课、研讨交流等方式加强专业引领,深化对教育教学改革规律的认识,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书育人方式。通过城乡联动、校际联合、送课助教、挂职锻炼、跟岗学习等方式,帮扶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促进教研、教改优质均衡发展。
按照规定,教研员每学年至少联系城镇和农村各一所学校,深入学校和课堂,开展教学指导,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提升学校课程实施能力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推动区域教育教学改革。每年到个人联系学校现场工作时间不少于两周。教研员从事专职教研工作满五年,原则上要到学校执教至少一学年,或执教公开课、研究课等不少于30课时,保证理论研究与实践不脱节,业务技能不落伍。(全媒体记者 刘敏)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635-8271275,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635-8271275,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