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聊城百年老水文站:见证新中国成立后聊城最大的三次洪灾

来源:聊城晚报

作者:

2017-05-04 14:35:05

临清城区先锋路西首,有一座大桥,叫先锋大桥,上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而成。如今,该桥已成危桥,只能行人不能通车。

桥下便是流经聊城的第二大天然河道(黄河为第一大河)——卫运河。该河是两省边界河,河东是临清市,属于山东;河西是临西县,属于河北。

在大桥的北邻,有一座比它年代更久远的水文站,始建于1917年6月,至今已经百年。这就是临清水文站。

新中国成立后,卫运河聊城段经历了三次大洪灾。每次,这个水文站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1963年那次特大洪灾,有关部门实施了溃堤举措,临西县成为“滞洪区”,一时汪洋一片。临西人民为卫运河安全行洪作出了巨大牺牲。

在这座老水文站的百年历史上,留下很多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初,还是小青年的北京人张铭来到这里任站长,福建女青年陈枝碧来到这里管财务。后来,两人喜结连理,在异乡落地生根,再也没有回乡。如今,老伴已去世多年,年近九旬的老站长仍然坚守在这里。

老站长 “北京小青年”临清落地生根

临清水文站,始建于1917年6月,今年正好建站100周年。如此悠久历史的水文站,目前全省仅有三个,另外两座是济南黄台桥水文站、临沂水文站。

在百年老站的历史上,一对来自异乡的伉俪,坚守了半个多世纪,把一生的时光奉献给水文事业。他们就是张铭、陈枝碧夫妇。

张铭,1930年11月出生于北京。1950年,正在北京四中读书的他,在报纸上看到河北水文干训班招生的简章。经报名、考试,张铭进入水文班学习,与水文结缘。

1951年6月毕业后,张铭被分配到河北省水利厅邯郸中心水文站,随后来到了临清水文站,担任站长。和他一块来到这里的,还有同班同学、来自福建的陈枝碧。张铭负责测验工作,陈枝碧负责财务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上互相关心照顾,两颗心越走越近,最终成为一对伉俪。

“当时临清水文站什么也没有,真是白手起家。办公室和宿舍是租来的民房。安顿下来,我们立即着手建设办公场所,最后在老站附近建了5间瓦房。”张铭回忆说,当时配置的设备也很简陋,测流用流速仪、木船,处理数据用算盘、手摇电话机,照明用的是提灯、手电筒。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张铭、陈枝碧夫妇无怨无悔,在远离家乡和亲人的临清落地生根。作为站长,张铭在每年汛期都要坚守在水文站,非汛期则经常调到外地水文站工作,甚至去海边监测海水的潮汐情况。因此,他长期与妻子陈枝碧离多聚少。

张铭于2003年退休,妻子陈枝碧已于1993年去世。如今,老站虽几经翻修,但房屋墙皮已斑驳不堪。年近九旬的老站长仍然居住在当年夫妇俩建设的老站房。张铭说:“我对这房子有感情,不愿意搬走。大儿子今年65岁了,他就是这里出生的,老房子比他的年龄都大。”

其实,张铭夫妇曾有机会回京工作,但因难以割舍而最终选择留下,“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我心里感觉,这里和北京差不多。”

历险记 1963年最大洪灾时汪洋一片

李延秋,聊城市水文局高级工程师,平时常驻临清水文站。他说,水文站就是一个观测河道水情的耳目,为有关部门提供“水文情报”,以便政府防汛决策。临清水文站百年以来的水文资料,完整地延续至今,每年都由水文系统编入《中国水文年鉴》中,百年以来的水文历史数据一目了然。

“这些水文资料,是大型厂房、道路等建设的依据。如:修筑铁路,路基铺设太高,经济上不划算;太低,则无法抵御洪水冲击。如果做到铺设高度适当,就要有相关的水文数据来支撑。”李延秋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卫运河聊城段经历了三次大洪灾。洪灾面前,这座百年水文站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聊城经历的最大一次洪灾,是在1963年8月。“当时,大堤上站满了抢险人员待命,随时有溃堤的危险。”李延秋对这次洪灾有深入的了解。他说,当时,河面上波光粼粼,看上去甚至要高出大堤。卫运河东岸便是人口密集的临清城区,形势危急。最后,为确保城市安全,根据上级有关部门部署,在上游馆陶段决堤分洪。这样,卫运河西岸的馆陶、临西两县广大区域一时汪洋一片。当时,临西群众要划着船来临清。

作为那次洪灾的“滞洪区”,馆陶、临西两县作出了很大牺牲。临清城区有惊无险,躲过一劫。正是在这次洪灾之后,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根治海河”(卫运河是海河的支流之一)的号召。从此,卫运河的土堤改为石堤,河面也加宽,防洪能力大大提升。

1963年抗洪斗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临清水文站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时任站长张铭回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观水位、测流量等,工作人员必须乘着测流木船到河面中央。“洪水水深浪急,漩涡翻滚,木船在洪水中颠簸起伏,船上的测流人员一次次掉入水中,落水后就奋力游向岸边,登上大堤,然后再登上船继续工作。因为不断有人落水,大家最后都习以为常了。现在想想有些后怕,万一被洪水冲走或被漩涡卷走……不堪设想!”

在当时水情最紧急的时刻,河北省、山东省水利厅要求一个小时上报一次水情信息。而现实是,每测一次断流面,都需要2个小时左右。为此,工作人员分班测流,不分白天和晚上,只要水情有变,随时测流。张铭甚至不下测船,测完一次接着测下一次,同时安排工作人员轮班上船。

经过20多天的奋战,临清水文站工作人员把这次大水的完整过程监测下来,给各级防总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水情信息,起到了耳目、参谋的作用。1964年,临清水文站被河北省水利厅授予“模范水文站”的光荣称号(当时该站归属于河北管辖,1964年划归山东水文系统)。

作为工作人员,李延秋经历了后两次,即1996年、2016年的洪灾。1996年的洪灾为30年一遇。当时,卫运河河面宽达600多米,而东西两大堤的宽度仅630米,也就是说水面已接近堤顶。那次洪灾时,临清城区出现大面积水涝,洪水淹至著名景点舍利宝塔的第一、二层之间。在1996年抗洪中,该站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抗洪先进集体”称号。

难舍情 回来看看阔别半个世纪的故地

临清水文站这所老站,留下许许多多水文人的记忆和不舍。其中,有人在阔别半个世纪后,依然魂牵梦萦,重回故地。

2008年11月的一天上午,临清水文站来了一位外地口音的老人。“我来这里看看,我1950年在这里工作过一年多。”老人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水文站站长贾振行、高工李延秋接待了这位老人。

这位老人叫刘怡成,当时已经82岁了,于多年前从天津水文总站退休。“老了!老了!越老,我心里越想念这里。”于是,他就一个人坐上火车来到临清,在旅馆住下的第二天,就租了一辆自行车,找到了已经阔别半个世纪的水文站。“我奔着河的方向骑车就行,根本不用问路!”刘怡成当时笑呵呵地说。

贾振行、李延秋领着老人到测流房观看。看着自动测流绞车、远传水位计等先进设备,老人不由得啧啧称赞。

刘怡成在临清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每天逛逛临清的老街,回想年轻时在临清生活的点滴,并时常去水文站看看。一天格外冷,贾振行、李延秋商量着给老人买件厚一些的衣服。但他说:“不用,不用,我明天就要回家了,我是来向你们告别的!”谢绝了挽留,刘怡成第二天便坐上了返乡的火车。临行前,他说:“我还会再来的!”

2015年,历经百年风雨的老站迎来新生,一座崭新的二层小楼在老站旧址附近建成。这是新建的临清水文站。如今的新站已远非昔日可比。今天,卫运河——这条天然的大河道,在临清水文站的“监视”下,真正成为造福两岸群众的行洪河。(记者 林志滨 通讯员 武俊岭)

[责任编辑:杨凡、王慧]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635-851669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635-8516691,诚邀合作伙伴。

山东戏曲保护进入“首创模式” 不让任何一个剧种再消亡

今天,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在山东新闻大厦召开地方戏曲学术研讨会,启动抢救两夹弦、聊斋俚曲项目。[详细]
齐鲁网 2017-04-18

春暖花开 来聊城看美翻朋友圈的油菜花!

花开时节,人们成群结队,到聊城古漯河和高唐清平森林公园赏油菜花,金黄的油菜田连成一片,自驾来踏春,在蜜蜂飞舞的田间感受春天的气息,...[详细]
齐鲁网 2017-04-18

3分钟缅怀杨洁|第一代山东广电人执导西游记 解放济南是她的声音

据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微博确认,4月15日,内地知名内地女导演、制片人,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女士因病去世,享年88岁。[详细]
齐鲁网 2017-04-18

3分钟缅怀杨洁|第一代山东广电人执导西游记

据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微博确认,4月15日,内地知名内地女导演、制片人,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女士因病去世,享年88岁。[详细]
齐鲁网 2017-04-18

山东推广"旅游啄木鸟" 全民参与旅游市场治理

记者从山东相关部门获悉,山东省济南市首个旅游啄木鸟工作站——百花洲工作站在明府城百花洲正式“落户”,与百花洲工作站同时成立还有千佛...[详细]
中国网 2017-04-17

抗日殉国不知埋骨何处 聊城女子苦寻爷爷葬身处

4月13日,聊城市民王秋云女士称,按照老父亲的遗愿,找寻她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爷爷的信息。王女士的爷爷名叫王恩鸿,是阳谷县李台镇王申楼...[详细]
齐鲁晚报 2017-04-17

清明节迎出游小高峰 白领“抢先”拼假出游

根据以往清明出游情况来看,出游人群近6成是公司白领、企事业职工等年轻白领。由于清明小长假“踏正”游价洼地,不少白领特别“抢先”在清...[详细]
广州日报 2017-03-30

聊城非遗风貌:古法造纸绵延千年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后汉书·蔡伦传》中有“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记载。[详细]
聊城日报 2017-03-29
聊城:非遗文化项目柳子戏唱响鲁西农村

聊城:非遗文化项目柳子戏唱响鲁西农村

3月25日上午,山东莘县魏庄镇甘寨村文化大院内人头攒动,震耳欲聋的器乐声、欢呼声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挂龙灯》剧目正在上演。[详细]
齐鲁晚报 2017-03-29

移风易俗微电影《小村大事》在聊城莘县杀青

微电影《小村大事》主要讲述了村民周大强的母亲去世后,周大强按照老传统,要给母亲使用棺木下葬,并且要大操大办丧事,当地民政所长了解情...[详细]
齐鲁网 2017-03-28
山东5A景区2017年将确保全部建有第三卫生间

山东5A景区2017年将确保全部建有第三卫生间

记者从山东相关部门获悉,3月24日,山东省政府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要求,确保全省5A级旅游景区今年全部建有第...[详细]
中国网 2017-03-27

赏樱花、泡温泉 聊城邀您共赴春日浪漫樱花之旅

三月初春,正是樱花绽放的季节,此时,与亲密的人一起赏樱花、泡温泉,来一次不负春光的旅行,再惬意不过了。[详细]
齐鲁网 2017-03-22
山东将打造十大文旅品牌 旅游消费拟增12%

山东将打造十大文旅品牌 旅游消费拟增12%

记者从山东省相关部门获悉,2017年,山东旅游消费拟增长12% ,总额将达到9000亿。接待国内游客7.6亿人次,增长8%;接待入境游客510万人次,...[详细]
中国网 2017-03-22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