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评《我的父亲 我的诗》:收获跨越时空的教益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17-02-17 11:09:02

作者:陈晓东

几经辗转,终于从房义军老师那里拿到了这本非常期待的《我的父亲  我的诗》,如获至宝。当作者签名赠书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离房燕卫先生不远。因为这本书,我与先生建立了一种无形的智慧链接。这本书的获取经历了几个环节,先是从高岩芳老师的诗里得知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位有着很多故事的教育家。高老师给了我作者单位上的电话,但没联系上。又跟在微信朋友圈认识的吴福木老师讨要了作者的联系方式,才找到了正在上班的他。只要我们的愿力足够大,不放弃,不抛弃就能支撑着我们无限的靠近并实现梦想。

奔着这位教育界的名人和关于他的不曾听到的故事,我想走进他,了解这位人民教育家,“好人”,“君子”,“幽默大师”,了解那个时代的教育状况,获取当时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一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为了一本书,找一个不曾谋面的人。一个而立之年的人怎会对这样一本书如此感兴趣呢?也许是从小就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好感,尤其是那些经历过苦难,饱经沧桑且有很多故事的老师。大概是天生对老师这样一个职业心存天生的崇拜,特别是像先生这样在实践中出真知、百折不挠的老师,更是想深入的了解一下,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先生那股赤诚的教育情怀,汲取对自己、对社会的启示,让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未来和生活。

历史上有“三不朽”之说,“立德”、“立功”、“立言”,我想先生都做到了,而作者所做的就是将先生的美德、言论和功德落实在文字上,更好的将之传承下去,启示后人。这本书的出版无疑饱含作者太多的心血,不要说这些关于房燕卫先生的故事和历史资料是怎样的难以寻找,单单把这些文字落实在纸面上,又力求真实,客观,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工作量是多么的大,担子是多么的重,可想而知。作者的责任感我能强烈的感受得到,他写自己的父亲,不单单是出于对父亲的怀念,更是对历史的责任。这本书的面世,缘于亲情,却超越亲情,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作者的这份责任感和为之而付出的一切,着实让人感动,作者的爱人在书稿上写到“一年多来,丈夫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经常失眠到深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时候他睡着了,我却失眠了”。是啊! 这本书哪里是一部作品啊?分明是先生人格和精神的延续,让后人如此用心的去做。在感动泛滥的今天,我却被作者夫妻的这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感动了……这份情感在浮躁、迷茫、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是那么的宝贵和纯洁。

心量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房燕卫先生待人的态度在我看来就是在广结善缘,处处与人为善,哪怕是在“文革”那场动荡的历史浩劫当中对其不敬甚至打压的人,仍旧包容、原谅、接纳,心胸是何等的宽广。即便是故去多年,仍为人们怀念和赞颂,影响着很多人的思想和行为。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四个字“厚德载物”,只有有了足够厚的德行,才集聚了越来越多的力量和资源,才有满天桃李的荣耀和成就,也才有子孙后代的昌盛和兴旺。

不动笔墨不读书。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喜欢做笔记。不过这次不同,特意准备了一个记录本,就想着把在读的过程中想到的,启发到的及时记录下来,生怕一转眼就忘记了。自从拿到这本书,完全把业余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了进去,然而心情又是十分矛盾的。想急于把它看完,读懂在那个年代先生的内心世界,又怕读完之后那种意犹未尽的落寞。这本书先后看了三遍,第一遍利用早晨、晚上和午休的时间,看了5天。每读一节,都是紧接着把体会赶紧写下来。原来可不是这样,因为时间紧张,也闲费事,不知道这次为什么总怕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瞬间消失,再也回不来,有时候凌晨醒了,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就马上写下来,连写带思考,两三个钟头下去了,这本书魅力可真不小……

第一眼见先生的照片,有种似曾相识之感,眼神深邃、有力,有人说“眼睛是心灵之窗”,我想此言非虚。有什么样的心理世界,绝逃不过这双眼睛的。作者在行文当中将自己的成长历程真实的展现给了读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给读者以启迪。人的生命长短,不在于活了多久,而在于他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多少人,影响了多长时间,时间有多久,生命就有多长。

读作者的文章,感受到: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运用多么华丽的词汇和多样的表现手法,而在于说实话,抒真情。真假,读者是能辨别出来的。作者在寻找先生档案时的那一节,眼看山穷水尽,却欣喜的发现它竟然静静的躺在县档案局。我想,一切都不是偶然。即便是偶然,其中当有必然。当然,好事多磨。一如先生的人生历程和教育生涯。当我们想干成一件事,单单靠努力是不够的,干成这件事的愿力和发心更为重要。如果我们做事站在利益大众的立场上并毫无私心的去考虑和处理,我想,就没有所谓的山穷水尽,一切资源都会想你靠拢,一切意想不到的人都会将你托起,进而促成这件事,成就它。作者在写关于父亲的这本书时,其亲朋故交、学生、同事纷纷为本书提供资料、故事、照片等,不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切吗?

这本书是作者家风家训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那个年代教育状况的一份儿异常宝贵的历史档案。家风、家训、家史对人成长的影响不可小觑。现在全国从上到下都在提倡、研习,足见家风对人们、对后代子孙的深远影响。这本书因真实而感人,读到伤心处,不禁热泪盈眶,这本书前后系统的读了3次,哭了多次,也笑了多次,深思了多次,迷惑了多次,也似乎明白了些事情。然而正是这种带着温度的流体澄澈了我们的心灵,涤荡世俗的种种。它让我们少说,多做,多看,用心悟。作者就业和成家均受先生的影响,先生的品格德行之高可见一斑。

我认为,世间最能积累福报的两个职业,一是悬壶济世的医者,第二就是启迪人心的教师。先生正是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积累了足够的德行,才托起了众多的学生、子女,远亲近邻……多少人在先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改变了命运和人生的航向。“人生得一知己难,得一人师更难”,为本书作序的房光辉先生的人生轨迹,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受和理解,房光辉先生虽出身寒门,但受先生教导“放大肚皮吃气,顶天立地做人”,这句熠熠发光的格言伴随着他走过千山万水,激励着他不断向前,不断进步,取得骄人的成绩。掩卷深思,这句话的得出得有多少对生活的感悟、得经历多少磨难、又经过多少斗争啊。真正做到的人,无论在哪个领域,定会有一番建树。也启示世人,人只要有志气,走正道,就一定会越来越好。一旦遇到给予人生方向指引的良师,一定要格外珍惜、感恩。

先生的处世之道启示我们,要结善缘,出好心,做善事。因为我相信美德和善良是一种力量,永恒而不灭,它以不同的载体和形式存在着。先生治学严谨,用心、努力,富有责任心,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真心真情,自制教具,关心学生,“寒冷的冬夜,一人在煤油灯下制作教具”,“不知道是早早起来的还是根本就没睡”。结合自己在东北生活、工作过的经历,为学生们形象地讲授文化知识,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给众多学生以人生的启示,让虽进入古稀之年的学生们回望恩师的教诲和恩情,仍不禁热泪盈眶。即便是先生故去多年,学生们为了却心中的那份报恩的心愿,不忘看望师母。这是一种对父母才有的感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再来审视这句在小学时同学们都争相比喻老师的话时,感受不止近了一层。

先生的育人生涯就是学生们人生的筑基工程,如有可能,我将会加入到这项意义深远的工程当中来。以德育人,教人先成人,走正道;然后才是才能的增长。走正道,道路可能崎岖,路途要也许漫长,但肯定会越来越好。

先生故去了,早早的离开了挚爱他的亲人和学生;先生还在我们身边,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还在影响着大家。他那双深邃的眼睛还在注视这这片神圣的土地,告诉我们,希望在前方,脚步不停止。

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从作者去档案局查阅先生的档案时与档案局领导的谈话,我想到:老师是社会的公共资源,老师的“物件”不单单属于自己,从某种程度上它更属于国家和社会,因为个人的成长固然有自己的努力,更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国家的支持,因此这部分人的肩膀上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作者在想放弃寻找这份弥足珍贵的档案时,居然奇迹般找到了。我对缘分这回事深信不疑,世上绝没有“巧合”这件事,偶然中定有必然,就如我找到作者讨到这本书,也是一种缘分,与先生也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缘分,一份得到教益的缘分。不然,素未谋面的两个人怎么会因为一本书相识,并写下这篇读后感呢?吴福木老师、高岩芳老师等我虽未与他们谋面,但我们是有缘份的。

限于表达水平,词不达意;悟性不高,资质愚钝,先生的很多故事我只是看出了热闹,背后的人生大道还未能真正参透。但是我坚信这本凝聚了作者心血的纪实作品定会将先生的品德和精神发扬广大,启迪更多的人,让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教益。   

注:这篇文章是一位素不相识的读者写的读后感!虽素昧平生,但这位读者情感汩汩,句句出言肺腑,字字饱蕴真情,似以研墨而书,如涛之水不可遏止,更值一提的是,这位读者几经辗转联系作者房义军老师索取《我的父亲 我的诗》一书,并曾专程到徐屯三中“遗迹寻古”。


[责任编辑:杨凡、左新新]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635-851669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635-8516691,诚邀合作伙伴。

评《我的父亲 我的诗》:临江仙·词说房燕卫先生

浩浩黄河千尺浪,风云乱世鱼山。半生倥偬杏坛前。桑梓啼燕卫,桃李泣英年。[详细]
齐鲁网 2016-11-08

聊城知名作家18万字为父亲出书立传

最近,以写诗歌见长的东阿籍作家房义军,却因为一本传记在圈内火了起来。[详细]
聊城晚报 2016-11-08

房燕卫:一代名师,东阿的“阿凡提”

半个多世纪前的东阿县流传着两句谚语:“东阿县三条龙:燕卫、宪武、刘子赢”“东阿县三只虎:燕卫、东峰、王宪武” 乍听起来,这两句谚语像...[详细]
大众日报 2016-11-07

东阿首个省级模范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房燕卫或许不曾想到,在自己故去40年后,有关他的两条谚语还在流传着,并有一直流传下去的趋势。[详细]
聊城晚报 2016-11-07

房义军诗歌:戏谈名著

红楼的漆已经剥落/红楼的锁已经锈蚀/请下楼来吧/公子小姐们/请下楼来吧/让宝玉和黛玉携手走在最前头/红楼的空气令人窒息/红楼的梦幻已苏醒...[详细]
齐鲁网 2016-11-03

房义军诗歌:秋千架

坐在秋千架上/我腋下生出双翅/在空中飞翔/衣袖翻飞/长发飘飘/一次次跃起/因为向往天/一次次回落/因为留恋地[详细]
齐鲁网 2016-11-03

房义军诗歌:棋琴书画

我占领了你的空间/你占领了我的时间/两种最简单的色彩/繁衍出世界上最复杂的变化/世界上最复杂的变化/源于两种最简单的色彩[详细]
齐鲁网 2016-11-03

房义军诗歌:墨香久长

古代建筑里/最永恒的 最灿烂的/是杜甫的三间茅屋/三间茅屋/是杜甫用诗垒起来的/流浪的心/就在茅屋里歇息/三间茅屋/胜过/广厦千万间[详细]
齐鲁网 2016-11-03

房义军诗歌:残缺的世界

我的世界 只有一种最原始最纯净的色彩/ 眼不见为净/面对阳光灿烂的日子 面对花花绿绿的世界/ 我心静如水/ 面对嘲笑的目光 面对怜悯的目...[详细]
齐鲁网 2016-11-03

房义军诗歌:家有贤妻

思想牵引着触须/小心翼翼地/伸向你/就像猫/但不像猫那样乖[详细]
齐鲁网 2016-11-03

《我的父亲 我的诗》节选:我找到了父亲的档案

在为父亲写完简略传记后,我的心中点燃了一垄篝火。父亲去世这么多年,轶闻趣事仍广为流传,作子女的有责任、有义务进行搜集、整理。[详细]
齐鲁网 2016-10-14

《我的父亲 我的诗》节选:我记忆中的父亲

人们常说“三生两岁,恍惚记事。”我记忆中的父亲高额耸鼻,双目迥然有神。我什么时候有了对父亲的印象,已经记不清了。因有些事是第一次,...[详细]
齐鲁网 2016-10-1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